- 为再障患者争取美好明天,广东省脐血库助力“再生援”项目
- 来源: 广东省脐血库 时间:2021-08-30
8月26日,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第六届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友会现场,广东省脐血库向广州市慈善会“再生援”基金捐助爱心善款,希望通过各方的关注和努力,助力再障患者获得医治,让生命再起航,迈向更美好的明天。
值得一提的是,广东省脐血库已经连续四年参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“再生援”项目。
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?
再生障碍性贫血(简称“再障”)是一种罕见的、可能威胁生命的原发性疾病,多发生于青少年和60岁左右老年人。据介绍,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(AA)以骨髓增生低下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,在我国发病率高达每年7.4/100万人口,发病机制尚不明确,多数观点认为是由于自身异常免疫攻击造血干/祖细胞所致,但环境因素如污染、辐射、病毒感染等因素,在疾病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再障可分为重型(包括极重型)“再障”和非重型“再障”,其中重型再障(SAA)特别是极重型再障(VSAA)常表现全血细胞极度低下,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,90%的患者在短时间内死于难以控制的感染或者致命性出血。
“再障”并非绝症大多数人能回归常人生活
再障并非绝症,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王顺清介绍,非重型“再障”通过中西医结合或免疫抑制剂治疗,患者一般可生存10年甚至20年以上。重型“再障”及时规范治疗,10年生存率可达70%-80%,20岁以下的的年轻人10年生存率达90%以上,而且移植治疗大多能得到治愈,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学习、工作、结婚、生子,完全回归社会。
目前,强化免疫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都是再障治疗的首选方法。造血干细胞有三大来源:骨髓、外周血和脐血。脐血是胎儿娩出断脐后从脐静脉中采集的血液,由于富含造血干细胞,对治疗血液病有很大帮助。
脐血广泛应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
脐血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。截至2021年8月26日,广东省脐血库已出库362例脐血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,其中自存自用9例。
在第二届广东省脐带血大会上,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张玉平表示,自体脐血在治疗再障方面,尤其是获得性再障,是一个非常好的有效手段,因为自体脐血没有排异,比较安全,而且植入得比较快,自体脐血可以作为治疗再障的首选方案。
2016年,4岁的小患者盼盼(化名)最初被医院诊断为普通感冒,后来却牙齿出血不止。被送往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后,经血液内科主任王顺清和主任医师张玉平诊断,她被确诊为重型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,最佳治疗方式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。
“我们与家长沟通时发现,盼盼在出生时储存了自己的脐血,于是在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和探索后,决定采用自体脐血移植的办法。”张玉平医生说。最后,盼盼利用出生时储存的自体脐血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移植。移植效果非常显著,移植10天后,盼盼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就开始恢复,1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并安全出院。移植后4个多月,骨髓、血常规等各项指标都已正常。如今,盼盼已经正常上小学,快乐健康地生活,没有复发以及任何并发症。她是华南地区首例,也是全国第4例用自体脐血移植治疗再障的案例。